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
矿产是中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湖南历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,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。
在长沙也有一群人,天天与矿打交道;他们的工作日常,都在地层深处。
(相关资料图)
带着对神秘矿井的好奇,7月7日,记者跟随长沙市资规局行政执法支队矿产和测绘执法大队、湖南省地质地理信息所的相关工作人员,走进浏阳社港一处正在开采的铜矿,深入地下240米,探访矿井里的世界。
深入
“下矿洞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仔细,每一样必带品都要清点到位,不能遗漏。”工作人员叮嘱着。在矿区,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。
当天一早,经过安全知识学习、确保精神状态良好等一系列严格程序后,记者便开始做下矿洞的准备。
换上防静电工作服,戴上矿帽、矿灯,手电筒;携带自救器、应急氧气罐,沉甸甸地背了一身后,就将搭乘“猴车”下井了。
“猴车”就是一个滑轮轨道上挂着一块铁板,坐在上面蜷着腿,正如一只猴子挂在树枝上。
10米、20米、30米……“猴车”马不停蹄,开始向240米深处的开采作业面下降。记者的心不由自主地悬了起来,一路上紧紧环抱“猴车”杆。
大约一刻钟,矿洞作业区到了。指示牌显示,此处距离地面,垂直高度大约240米。但同行的湖南省地质地理信息所工程师彭超超表示,由于“猴车”不是垂直下降,实际的路程足有1000多米。
作业区里,已有三十多名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在有序忙碌。一个班的作业时长为早上8时至下午4时,午饭可以联系上面食堂送餐,也可以自行携带干粮。
岩石墙面上,多个位置都装有应急电话,还有各种电力机械装备。
矿道有大约四人宽,中间设置有用来运送矿石到矿口的矿车轨道,两边各保留一个人经过的空间,墙下还有一条小水沟用于排水;路面有些泥泞。
大约走了几百米,记者发现,一路上似乎有五到六个已经被“封掉”的洞口。
原来,这是一个标段开采作业到一定时间后,考虑到矿井的持续性和安全性,作业人员会在技术部门和执法部门的监督下,关闭一个洞口,不仅能最大程度保障矿井安全,也能确保矿场的有序开发利用。
作业
一阵巨响忽然响起。
随行的矿区安全员李师傅告诉我们,这是采矿的第一步,钻“炮眼”。
作业人员必须要设置好当天矿井的“炮眼”,为埋充炸药炸开矿石做准备;每天如此循环往复,不断开拓新的开采工作面。
在240米深的地底下钻“炮眼”,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,更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撑力。一来,需要抱着钻孔仪器,承受巨大的震动力。二来,开小了炸药量少,炸不开矿石。开大了炸药量过多,不仅会影响矿石的存留率,更难以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。
“现在的爆破工序经历了前期测算、数字爆破等多个现代工序,安全性、科学性基本上都能得到有效保证。”才30岁出头,却已有5年多从业经历的爆破员邓冠鹏说。
一旁,彭超超和其他技术人员拿出专业设备和图纸,对正在开采的矿洞地段进行“是否有超深、越界”的测量核查。
“一个季度要完成一次全面巡查,类似这样的矿,检查一次要一天时间;更大面积的就需要2~3天才能复核到位。”
据悉,这座矿山是一座多金属矿,矿区面积约3.8平方公里,年产约15万吨铜矿石。
进入地底下几百米,常人一般是分不清“东南西北”的。
他们使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不仅能确保测量精度,还能使成果呈现出三维效果,回传的素材能让管理部门一目了然地得知矿山的开采情况,督促矿方在审批范围内作业。
“密闭的地下更是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偏差。”彭超超介绍,“我们还会对之前已经采取密闭措施的重点部位展开督查,看看其是否有被破坏的痕迹。”
“若发现有不合法之处,我们也会依法依规对这些涉嫌非法采矿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。”市资规局行政执法支队矿产和测绘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迎飞说,只有通过定期排查,才能维护长沙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。
逐光
行走了约2公里,大家收集好各项数据,已是中午时分,大家准备返回地面。
一同返程的还有来自陕西的维修师傅王胜。他负责日常养护和抢修矿洞里的水泵和机械,不管白天黑夜,属于随喊随到的工种,需要不规律地长时间作业。
“早班和大伙一起下井,晚班若是遇到机械故障也是及时抢修;维修工作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上来,必须要确保机械正常运行。”
来到洞口,只见又有两列装满矿石的矿车在此排队,即将被运送上去。每天,从这里要运出约500吨矿石,后续再通过磨碎、筛分、洗涤等步骤将铜从其他矿物质中分离出来。
这时,记者才注意到此处还有一个类似传达室的小房子,里面也有用来联系外界的电话,门外则摆满了机械设备和等待返程的“猴车”。
矿工蔡师傅打开手机准备听微信语音。“在这里还有信号啊?”记者好奇地问。他嘿嘿一笑:“有Wi-Fi哩!不过就这个小房子里有,可以稍微休息放松下。”
下午1时多,记者回到了地面上。看着明媚的阳光,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。
【记者手记】
尽管如今矿工工作条件大为改善,工作机械化程度基本覆盖了所有工序;勘测人员也有了先进设备辅助巡查,但携带众多工具,深入井下作业仍然非常辛苦。
这里气温适宜,20摄氏度左右。但这里见不到太阳,只有黢黑的空间和强光探照灯,精神压力是常人难以承受的。
在地下240米深处的泥泞矿洞里行走约2公里,一路狭窄的空间里还夹杂着噪音和粉尘,仅仅在井下待了大约两个小时,我们一行人中就出现了轻微耳鸣、胸闷气短等种种不适反应,还曾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,变得格外焦躁不安。
对于矿工来说,采矿是事业、是生存;对于勘测队员来说,巡查是责任、是使命。采访结束后,坐着“猴车”缓缓上升驶离地下,记者体会到了平安归来的喜悦。
在此,我们向每一位矿工致敬,向所有劳动者致敬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