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米粒妈
讲真,米粒妈其实一直对真人秀综艺不太感冒,感觉大都是哄小孩过家家式的游戏,看个乐儿罢了。
(资料图)
但是!!最近的一部韩综,我彻底上头了!
一口气追完十集之后,米粒妈激动得想马上去健身房跑个五公里!
但思来想去,还是连夜码字跟大家安利更重要一些~
这部综艺名叫《海妖的呼唤:火之岛生存战》,开播就在豆瓣拿下了9.6的高分。
米粒妈个人觉得,这是迄今为止看过所有综艺中,真正配得上“纯女性”标签的一部。
它没有主角光环,无关家长里短,摘除了身材、年龄、婚育、择偶等元素,同时狠狠击碎了所谓“大女主”的滤镜。
而留下来的,只有拳拳到肉的女性力量。
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推荐,我想没有什么能比热评第一这句更直击灵魂了——
“如果我从小是看着这样的女性长辈们长大的话”
我是比你还强的人
《海妖的呼唤》的主角是24名职业女性,她们的职业分别是警察、消防员、警卫、军人、运动员以及特技演员。
按照职业,她们分成6个小组,每组4人。
整个综艺期间,她们要在一个2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岛上,展开一场真人版生存淘汰赛。
24位参赛者的赛前对话环节,米粒妈就已经看得心潮澎湃,因为她们每个人都在发光。
简短的采访里,她们只谈自己的职业,每个人的眼神中,都闪烁着骄傲、犀利、自信的光芒。
消防员们说:
“没有不危险的现场。”
“倘若有地狱,应该就是那个样子。”
警卫组英雌辈出,其中有韩国总统警卫室第一位女性警卫。
她能轻松撂倒一个比自己重一倍的男性。
还有负责法院安保的护卫者,她说:
“我会坐在与杀人犯被告对视的位子,注视着犯人的眼睛,想着‘我是比你还强的人’。”
军人组,一出场就“有独特杀气”,她们是全国前0.01%的精英,有服役于反恐特勤队战士,也有空降敌营的侦查员。
不需多余的修饰,真材实料的职业履历,就已经让米粒妈感受到扎实而强悍的女性力量。
更有看头的是“火药味儿”。
每个选手从录制的第一秒开始,就把“想赢”写在了脸上。
经常一同出现在火灾现场的警察和消防员,是知根知底的老熟人了,而她们对彼此最大的尊敬,就是一开始便把对方视为唯一假想敌。
消防员含蓄表示:“我们应该比警察强。”
警察组听了冷笑:“从体能测验标准来看,警察比较难考一点,所以消防员应该比较弱吧。”
军人组则是自杀式无差别攻击:
“无需多言,我们就是第一名。做不到就死在这。”
以比赛为生的运动员组,胜负欲早就刻在了骨子里。
一位卡巴迪团体格斗选手一上场,就轻巧放了句狠话:
“我们当然会是第一名,没有人有资格跟我们对抗。”
以上这些张力十足的对话,统统是开胃小菜。
真正“战斗”开始的那一刻,米粒妈才切实感受到了久违的热血。
竞赛不来虚的,当面硬刚、近身肉搏的好戏不间断上演。
体能训练更是变态——
一口气劈开30根圆木:
滚着几百斤的巨石过沼泽地:
拜托,这是米粒妈第一次在综艺里看见真巨石,而不是泡沫道具!
所以,是谁说女性竞技都是噱头,没看点?
事实啪啪打脸!
肌肉、汗水、搏斗、对抗,并不是男性专属——
没有撕X,没有雌竞,没有扯头花,女性一样能用拳头,闯出自己的天地。
而这部综艺的精彩之处,还不止于此。
与力量和勇猛并驾齐驱的,是智慧与谋略的对决。
那反转迭起的局面,真真吊足了米粒妈的胃口。
女性力量,不被定义
生存淘汰赛的规则十分简单粗暴:
每个小组都有属于自己的基地和旗帜,一旦基地暴露,旗帜被拔走,就意味着出局。
在岛上的第一个夜晚,24名成员刚刚分配基地、藏好旗帜,对岛上的情况还一无所知。
大多数人都觉得,第一晚应该是个“平安夜”,大家要调整状态,迎接第二天的硬仗。
但警察组不这么认为,她们说:
“也许这是我们的职业病,要明确掌握情况,才能安心入睡。”
于是四个人拿上地图打着手电,一起出门探路了。
她们摸黑走过一段很难走的山路,看到前面的帐篷里透出灯光。
戏剧的是,里面的四位成员正在说:
“只要我们安静,其他人绝对不会到这里来。”
“她们应该在来的路上就已经累了。”
敏锐的警察组成员,虽然看不清她们的长相,却从她们谈话中对彼此的称谓,推断出了这四个人的职业。
接下来,她们进度加快,一一找到了特技演员组、军人组、运动员组。
就在此时,特技演员决定跟军人组结盟。
经过商讨,她们结盟后的第一个进攻目标,正是埋伏侦察的警察组。
而她们结盟的一幕,被门外打探的警察组尽收眼底。
但因为距离较远,警察组没能听清,自己成为了别人的“眼中钉”。
于是,在山路上奔波打探的她们,回到家后就惨痛地发现:家被偷了!
演员和军人组趁警察不在家轻松闯入,已然摸清她们的基本情况。
一小段赛前准备,就看得米粒妈精神高度紧张。
这些女性们发挥自己的职业特长,给比赛增加了很多看点。
论体能,她们旗鼓相当;
论战术,她们各有千秋;
在弱肉强食的生存战里,实力难分上下的她们,到底谁能笑到最后?
但除了精彩的剧情本身,更让米粒妈上头的是节目中表现出相当多元的女性魅力。
开头的时候米粒妈说过,这部综艺配得上“纯女性”标签。
这并不只是因为参赛者是女性,而是因为这部综艺脱离了男性叙事的固有框架,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女性本位。
现在的很多节目(不点名了,大家意会),打着女性综艺的旗号,但主持、评委、导师等把控节目整体走向的角色,依然保留了男性视角,同时一遍遍加固着对女性的刻板印象。
比如对身材外貌的评头论足,对穿搭妆发的过分看重,以及逃不开的家庭、婚恋、育儿八卦……
而《海妖的呼唤》,则一刀斩断了那些旁生枝节,把镜头、赛制、决定权,全部交由女性自己。
除了24名参赛者,其核心团队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女性,就连发布任务的画外音,也是坚定而果决的女性嗓音。
整个赛制里,女生们可以算计、可以肉搏、可以团结,也可以离间。
她们每个人的脸上,都写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生存的野心。
是的,女性从来不止有一种模样。
为了同一个目标,各司其职、各自发光的每个女生,都书写着属于女性的力与美。
夺回我们的“命名权”
李银河说过一句话,性别不是边界,偏见才是。
米粒妈看这部综艺最大的感慨就是,这些女生,真的在身体力行地打破偏见。
采访的时候,一位刑警就说出了自己行业中的固有偏见。
现实中,人们总是称呼男性同事警官,却叫我“小姐”。
今天她想告诉大家:我不是“小姐”,是一名刑警。
同样受到偏见的还有特技演员,她们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。
在大众的认知里,她们的打斗只是为了好看,打在身上并不疼。
“动作华丽但没用”、“只会花里胡哨的招式”、“应该只做过一点运动吧”
这就是最初大家对她们的评价。
但上岛第一关,她们就凭实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。
那一关要求每组成员们扛着60公斤重的旗帜,走过往返两千米的泥潭。
这样的重量,让成员们频频被压进沼泽地里难以起身,连运动员都不得不跪地爬行。
而特技演员组的姑娘们,仅次于军人组,拿下了第二名。
所以在后来结盟时,军人组对她们的评价就变成了——
灵活、速度快,是值得合作的对象。
而在第一次基地战中,特技演员们不负众望,率先攻击,第一个破窗制敌。
这些姑娘用事实告诉我们,如果偏见存在,不要被限制,去打破它。
在给大家安利的此时此刻,米粒妈再次回看这个综艺的名字——海妖的呼唤。
我终于领悟到,这也许正是节目的“最高旨意”。
海妖塞壬是古希腊神话中,女性邪恶诱惑力量的代名词。
就像“女巫”“狐狸精”“红颜祸水”一样,是对女性吸引力的一种污名化,直至现在,它还是对女性根深蒂固的偏见。
还记得前段时间的“学术妲己”吗?
点击链接回顾:985女博士答辩视频激怒全网,又一个学术圈的邓文迪?
学术恶性事件当然必须严肃批判,但对于“学术妲己”这个热搜词,米粒妈真心觉得不适。
就像蒋胜男的灵魂八连问:
米粒妈也曾有个误区,感觉不再用这些词汇去形容女性,就是一种“反污名化”。
可这部综艺反其道而行之,偏偏用“海妖”为题,它的目的是,夺回这些词本来的含义。
因为我们不提,便是一种退让。
就像这些年被污名化的“公主”、“媛”,它们本都是褒义的词汇,却被涂抹上羞辱的色彩。
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曾说:“希望那些形容女性美好的词汇,能多为我们留下几个。”
那米粒妈想说的是:不需要留下,我们本该夺回来,夺回那些美好的含义。
其实,词汇本身就是性别偏见的放大镜。
只有性别对调以后,我们才会发现,原本用来“赞美”女性的词汇,是多么贫瘠且冒犯。
同样的,若是把这些赞美男性的词,用在女性身上呢?
你看,我们女性,完全当得起这些称赞。
说回《海妖的呼唤》。
一个综艺最重要的是什么?
米粒妈觉得,不是所谓看点、笑点,甚至不是剧情和赛制,而是它的内核,也就是它为何而生。
《海妖的呼唤》里,这24名拼尽全力战斗的女生,用自己的行动给节目做出了最好的注解。
她们是渴望胜利,但不是为了胜利而战;
她们是野心勃发,但不会为此伤害感情。
在比赛中对抗,她们是各自为战的“敌人”。
在结束后相拥,她们是女性主义的“同盟”。
她们所求,不过是一个正名的机会,一个不被偏见困住、展示女性真实力量的机会。
她们做到了。
她们用自己证明:女性不必站在“成功男人的背后”,我们自己,一样可以登顶为峰。
就像米粒妈写过的那些当代女性——
韦慧晓,只用一般人三分之二时间就成为舰长,登临望海,英姿飒爽。
还记得拒绝百万年薪高龄入伍的女博士吗?十年过去,她变成了这样
张伟丽,在男人林立的八角笼里,用拳头打出自己的天空。
张伟丽夺冠后,评论区里的留言炸锅了
王亚平,远行太空,和数十亿女性的目光一起,看向地球。
“美上天”80后女宇航员:妈妈去给你摘星星了
节目的最后,烟花绽放,映照在女生们上岛的沼泽路上。
米粒妈在那刻红了眼眶。
仿佛听到,千千万万的女性楷模就站在烟花盛放的地方,告诉所有女生——
“这是我走过的路,泥泞、坎坷,一不小心就会陷下去。
但我还是走到了终点,看见为我燃放的星火。
所以别怕,扛起你的旗帜,出发吧!
梦在眼前,路就在脚下。”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