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以文化“点灯”共富,以“海宁格调”共富项目焕新最美“时尚”老技艺,海宁市硖石街道“非遗点灯”共富工坊通过搭建“家门口”传承平台、定制“个性化”教学产品和开辟“走出去”传播渠道等举措推动硖石灯彩非遗技艺重焕光彩。该共富工坊被评为嘉兴市老干部银领共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。
一是搭建“家门口”传承平台。通过打造“五个一”运作模式,建立完善活动机制,为传承人开展创作、交流技艺、教授学生做好服务保障。如在南苑社区建立“三人行”灯彩公益制作室和作品展示区;在荷叶村创建嘉兴级名师工作室,其成员获得了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省级文化人荣誉;通过硖石街道灯彩公益服务中心平台开展文化活动、承接社会订单等市场化运作,为5名残疾学员实现增收10余万元;持续的“灯传文明共富共享”志愿者队伍优秀作品开展义卖,并建立“微基金”,为社区困难群众捐资捐物。
二是定制“个性化”教学产品。建有一支“灯传文明共富共享”的志愿者队伍,不间断开展硖石灯彩传承普及,定制“个性化”教学产品开展公益活动,如美丽乡村幸福和谐进家庭,家风家训、红心向党针刺书签制作进学校,“非遗实践课堂”进企业,“绿领新农匠”技艺展示等进便民集市,“匠心传承”进文化礼堂普及硖石灯彩针刺画片、“银龄族”点亮社区治理明灯体验制硖石灯彩……举办灯彩培训班100余期,累计授课学员800多人次。也通过工作室创作微课九步八法制作《爱心灯》,编制了《一起跟我学灯彩》教材;拍摄了传统制作六角《红砂灯》,以清正在德,廉洁在志,清廉做人;防疫期间录播硖石灯彩制作步骤,开展线上引导在家制作硖石灯彩。
三是开辟“走出去”传播渠道。链接“双减”公益营、“非遗体验月”、青少年研学等活动载体,走进文化礼堂、党群服务中心、街道成校等平台开展“上门教学”,累计为“一老一小”、退役老兵、“三胞”亲属等各类群体开设讲座60余场次,受众逾2000人次。相关作品先后入展民间文艺“映山红奖”灯彩大赛,“红船向未来”嘉兴百工百匠红色主题精品展,第四届嘉兴市工艺美术精品展。
标签: